“官帽椅”起源于魏晋,在敦煌285窟西魏时期的壁画上就已出现这种椅子的造型,当时都是神的坐具。到了五代时期,南唐画家王其翰《勘书图》中所描绘的人物坐椅已和明式官帽椅造型基本一致了。而南官帽椅是汉族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,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。
“官帽椅”优雅简洁的造型十分符合这种思想,成了他们精神寄托的首选。明代中后期,由于南洋高级木料源源不断地输入,使这种框架式造型的椅子有了雄厚的原料保证,最终使“官帽椅”成了明式家具中最具典型的代表。
南官帽椅是扶手椅中最典型的作品,团方巩固,简洁空灵,线条饱满,型制开张,是扶手椅中不可多得的精品。椅子坐面,前大后小成扇形,因而又称扇面官帽椅。
从造型特点看,南官帽椅在椅背立柱与搭头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,由立柱作榫头,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;因此大多用圆材,给人以圆浑、优美的感觉。从主体构造看,椅背使用一块整板做成“S”形,与人体的脊椎曲线基本相贴。从装饰风格看,南官帽椅周身光素仅在靠背板上做了局部雕饰,它分三节采用边框镶板做法攒成,上部浅浮雕螭纹,中段镶瘿木,下为壸门亮脚。
“南官帽椅”应是“四出头官帽椅”的一种改良,其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,一般被认为出现在明末。苏(州)、松(江)地区的文人十分喜爱使用这种不出头的椅子,喜欢将其成对地放置于书房临窗的一面,因此被世人称为“南官帽椅”或“文椅”。
“南官帽椅”又分为两类:一类为高背造型,是“四出头官帽椅”的继续。它的形制尺寸基本和“四出头官帽椅”一致,只是搭脑、扶手都不出头。但背部搭脑被降至人的肩下部,同时扶手和椅背部两根立柱的榫头点上移了寸许,形成扶手后高前低之势,更适合于坐者双手的支放。
南官帽椅显示出端庄、大气、灵动的特性,千百年来如潺潺流水缓缓地流淌,不管古今,无论在厅堂还是书房,都能从容坐镇、安定祥和。
明代以后,由于经济的繁荣和崇尚理学,有一大批文人热衷于玩赏、收藏,并参与了家具的设计。他们追求“简约、神逸”和“天然、幽雅”,对各类器具的制作工艺要求一丝不苟,但反对一味地雕凿和漆绘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明式家具的简单只是一种假象,假象,而在简单之处能感觉到其中的复杂和工艺难度,到其中的复杂和工艺难度,就代表了明式家具审美趣味的境界。